筆者這篇文算是針對社會上口耳相傳已久的 " 良幣劣幣論" "好馬伯樂論".
世界進入後疫苗時代了 , 我想戰馬論會更為適用 , 也符合在現在最興的 "專業分工+專業合作" 的體驗式模式
世界準備進入後疫苗時期了 , 越來越多新的商業模式現世了 , 不過大致整理之後還是不難看出2021年基本上還是往 "使用者行為(需求)導向" 這方向去走的 , 跟上一代的消費者導向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 : 現在不太會出現"能不能用"這樣的情況 , 因為產品都針對使用者需求去設計及測試因此必是從一開始就是適用的產品 , 所以試完之後只需要考愈好用不好用就可以了.
不過正所謂 "此消彼長~~" , 使用者行為導向所避免(我認為用避免比節省更適當) 掉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以及關聯的其他種種邊際成本s 就這樣消失了嗎? 在我看來其實只是轉嫁到技術成本和服務成本以及智慧管理成本甚至還有協作成本等等上面去了 , 這些種種即將被量能定義的成本絕大多數都是落在第一線人員身上.
這其實也與這幾年國內企業高喊的"數位轉型"相互呼應著 , 不管哪個專家都認同轉型關鍵和重點在於一線人員 , 艱難處在於管理階層以及資深人員.
因此重新審視一下在以前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常聽到的 "好馬與伯樂" 和 "良幣與劣幣" 這類的說法我想也不再適用於以後了. 我認為 "戰馬論" 會更適用於之後很長一段日子了.
戰場上沒有好馬 , 也不會有壞馬 , 只有血戰後仍然生存的戰馬以及戰死的馬.
戰場上沒有良幣劣幣 , 到了貨幣不同的戰區不管良幣或劣幣都熔回貴金屬去換取必要的衣食糧草要不就重鑄成鎧甲了.
一匹戰馬 , 察覺背上塞了封書信 , 馬上就知道轉頭火速奔回京城因為背上遞送的是耽誤不得的前線戰情.
一匹戰馬 , 當背上趴了個人 , 馬上就知道轉頭火速奔回城池 , 背上若不是受傷的將官就是元帥 , 是關係到這場戰最終結果的關鍵人物.
一匹戰馬 , 就算背上騎的是個小兵 , 也能察覺到敵方防禦的弱勢之處 , 縱身一跳之後小兵再砍幾刀就能殺出個突破口.
戰場上沒有好馬 , 只有仍然繼續執行戰略任務正在作戰中的戰馬.
戰場上 , 一批馬只有適合被發配到哪邊的分別 , 品級不佳的馬放到輜重部隊運送糧草也是批戰馬!
自古成功容易守功難 , 在我的親身經驗來看也不外乎是幾種常見歷史的重現罷了.
"守功者 , 不知如何成功"
"功過賞罰嚴重失衡"
"只顧勝利不顧傷亡" (簡單說就是擴張太快人力不及因應)
成功絕非必然 , 但也必定不是偶然 !!!
戰馬 ! 只要能多活一天就會再血戰一天 !
戰場上不會有伯樂 , 只有調配得宜的後勤支援 , 故古來勝敗關鍵皆是在 "兵未發 ! 糧草先行!! " 的最適當後勤支援設計上面. 請將管理留在皇城管轄之中 , 戰場上只有攸關生死的戰略計策!
River 2021/5/27
Kommentare